靈程日記 舊約08路得記1-2章
814天2012年8月3日 (星期五)
靈修黙想
路得是一個賢德婦人的典範,若說是士師後期時代的人承接士師記最後一句︰
士 21:25 在那些日子,以色列中沒有王,各人都行自己看為對的事。
既然以利米勒一家因為猶大地饑荒要逃難至摩押,正如他們的先祖亞伯拉罕不是蒙神呼召離開吾珥,沒有問准耶和華就因為迦南地遇到饑荒而逃到埃及一樣,大家心中走那刻有沒有問過耶和華呢?大家都做着自己看為對的事,心中哪有王?哪有耶和華神呢?我移民也是因為看重兒女教育和發展機會,我走那一刻也沒有問過上帝的心意,但這點不影響最終還是走在祂指引的路上,我們說路德賢惠,往往將她的嬸娘—俄珥巴看成不孝,其實人各有志,若是當日路得走,俄耳巴留下跟隨拿俄米,我們看到的是俄珥巴記嗎?這也未必,既然神黙示寫成路得記,即使走的是路得,我相信也是路得記,會是另一個感人的故事。因為她的選擇從跟隨丈夫以後,她就願意信靠耶和華了,
呂振譯本︰一16-17——
路得說:『不要催我離開你而回去、不跟着你;你往哪裏去,我也往哪裏去;你在哪裏住宿,我也在哪裏住宿;你的族人就是我的族人;你的上帝就是我的上帝;
你在哪裏死,我也在哪裏死,也埋葬在哪裏;除了死以外,若有甚麼使你我相分離,願永恆主這樣懲罰我,並且加倍地懲罰。』
這是何等堅決的認信,她當時的認信哪會想到自己會成為千世萬代都傳誦記念的女子呢?萬代的女子都以她為有福,學效她的榜樣,她沒有甚麼寄望,就是對婆婆千依百順,她知道眼前的生活即使多難過,她還是跟婆婆相依為命,那時的路得對耶和華的認識,可能耳濡目染都至限放祂是一個懲罰人和咒詛人的神,拿俄米整天埋怨耶和華苦待她的家,可能路得一直都聽在心裏。究竟當時大家對耶和華的看法如何呢?在猶大地可能因為民風還是敬虔的,看在收割的日子窮人仍可跟隨收割的人拾取掉在地上的麥穗,這就是摩西的律法規定如何看待孤兒寡婦和寄居的人,路得就符合了兩種類別,拿俄米在摩押地寄居時相信得不到像路得所遇到的經歷,她才返回故鄉。想想我們若是波阿斯只要本着遵行神的律法照顧有需要的人,我們自會蒙福,敬虔不是交換,而是本着平常心去行神的吩咐,不帶有必定換取相對應或更豐厚的賞賜為動機,究竟波阿斯成為大衛的曾祖父是為他的敬虔抑或是因為他樂善好施抑或他對路得由憐生愛呢?上帝的揀選從不帶有任何條件,都是祂的恩典和憐憫。路得和波斯都做了比本分要求更多的事,才成就一段美滿的姻緣,若是路得不因為追隨拿俄米或是不因為辛勤為婆婆工作,她也不會讓波阿斯認識到和留意到;波阿斯不因為受她的故事感動,多加照顧,他也不會讓拿俄米帶來一絲盼望—可以有親族代她們出頭贖回夫家的產業,當時若不是民風還有一點敬畏耶和華,人心未致於太壞。
祈禱回應︰神啊,路得堅決跟從她的婆婆時還對祢沒有太深刻的認識,她只知道祢是她婆婆常常埋怨的一位神,但她仍然想去認識祢,我是經歷祢那麼多恩惠的人,我若不好好去追求認識祢和敬畏祢,我是不配得這麼多的恩惠,但祢還是無條件的賜予,我只能存着感恩和順服的心去信靠祢、跟從祢,遵行祢的話語,無論祢指引我到哪裏,我都順服,禱告是奉主名求。阿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