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程日記 舊約10撒母耳記下03-04章
838天2012年8月27日 (星期一)
靈修黙想
無論掃羅如何遭耶和華棄絕,他在大衛心目中都是耶和華的受膏者,沒有人可以代耶和華殺他,殺他和他的後裔的人要付上流他們血的代價,人以為替大衛掃除了登基的障礙,大衛就可以順利按耶和華的心意登上王位,為甚麼他們不明白這是陷大衛於不義,他要按人意成就大事早就做了,而且有兩次可以手刃掃羅。看出大衛先是處置來獻王冠和手鐲後是獻上伊施波設人頭的人,就知道大衛絕對不會檢現成的便宜,心術不正的人終歸自招禍患,福未必得到,但禍患可以自招。我們有時以為按自己意願行,就將神的心意更完美順暢彰顯,我們就那三個以為將「好消息」捎來給大衛那樣以為可以即將得着富貴榮華。
大衛在希伯崙做王,一個合神心意的王,《聖經‧研讀版》附註引用申十七17
17 王也不可為自己加多妃嬪,恐怕他的心偏邪;他也不可為自己加多金銀到極多。 (Deu 17:17 LZV)
大衛在立多個妃嬪,生下眾多兒女這點因為兒女日後的糾紛再加上國事繁劇,他根本無暇照顧,只知溺愛,種下家庭倫常慘劇猶未知好好管教兒寵兒—押沙龍,以致險些送命於兒子手上,當然大衛當時或是出於情慾或是出於政治治考量娶外邦基述王的公主為妻就是一例,他根本不會察覺有甚問題,或許他根本不把申命記十七章放在心上,他在此時有沒有晝夜思想律法讓人打上一個問號。我們看不到耶和華對他這樣的行徑好像沒有加以譴責抨擊,但從申命記我們就知道他在此事上是有值得垢病的地方,有時我們不按上帝心意行祂所喜悅的事,未必即時感受到祂的制栽,但我們必然會自行承受惡果,大衛就是一個明證,他的一生就為情慾和兒女所害。他在感情事上那種隨意性,像他強行搶回米甲,要押尼珥幫她拋夫棄子(或許已有了?)就為昔日割下非利士人包皮作為聘禮事上不能將米甲留在身邊耿耿於懷,但昔日是他因為逃命而分手,有沒有想過他已為人婦,這已是日後搶奪拔示巴的先兆,或許我任意妄為,現在未讓人察覺,我可以為所欲為,而為神雖知人不覺,以為現在相安無事,日後可以悔改,還有轉寰餘地,誰不知,因為我們妄為慣了,對試探和罪警覺性日益減低,日後犯下的禍患就大到不可收拾了。
押尼珥一個挾少主來要風得風要雨得雨的人,甚至不惜賣主求榮,伊施波設自己甘心受他擺布抑或他想過國王癮呢?不得而知,舊約的歷史書選材有編者的用意目的,不一定將各個人物之間的關係巨細無遺的講解清楚,但神在歷史中如何彰顯祂的計劃是有跡可尋的。伊施波設何德何能,就是因為身為掃羅的兒子就可以繼位?他明白父親昔日是受耶和華膏立,但他認識他已受耶和華棄絕嗎?面對押尼珥強姦他父親妃子而敢怒不敢言,他這個「王」有有何意義呢?人甘願做傀儡,仍想貪圖安逸,不遭逢橫死真的讓人感到訝異。
押尼珥是死在約押報血仇,約押不肯寬恕,以為手握大衛的兵權可以任意妄為,但那場追逐撕殺純粹是戰爭行為,是各為其主也各自保命的行為,押尼珥歸順了大衛即使是多麼出於私心,約押不能以卑污手段暗殺押尼珥殺害他的兄弟亞撒黑報仇,據民卅五22-25希伯崙屬於猶大支派的逃城,押尼珥既已進去,要報仇的人就不能在裏面動手殺人,這是指私仇,但押尼珥殺亞黑撒是戰爭行為,不存在私仇不義。其實歸根究柢,約押是出於疾妒殺人,他怕押尼珥一旦投誠,以他的威望人面,必然將約押打壓下去,他也因為擔心跟他存在殺弟的嫌隙,懷疑押尼珥會報復,不如先下手為強,免除自己的心腹後患,他完全是不脫亡命之徒的本色。大衛此時已隱隱然感到約押有不臣之心,但現在既然死了押尼珥,行兵遣將約押有他的長處,不能不借重他,但難保以後不會伺機對付他,大衛咒詛約押厚葬押尼珥除了做場戲以明志,他絕對沒有殺押尼珥之心,因為他要做王早就可以下手殺掃羅,既然掃羅都不殺,我為甚麼要殺一個已甘願投誠的押尼珥呢?其實十一支派和大衛彼此猜疑的心早已存在,對方有甚麼風吹草動早就防備甚麼有所動作,為押尼珥作哀歌,也為他的死禁食一天,我想全都是做戲,要做給十一個支派的領袖和人民看,我絕無加害押尼珥之意,而昔日誰個因為恐懼掃羅報復或是擁戴伊施波設的都既往不咎,他對以色列其他支派這樣明志是做戲,看大衛在希伯崙做王七年了,以色列其他支派寧願擁立伊施波設,彼此的成見猜疑,即使大衛如何妥善處理押尼珥的死,若殺了投降的人,又有誰願意歸附呢?但他不殺或不懲處約押也因為有私心作遂。大衛對他臣僕說約押和亞比篩手握重兵難以制伏,只願耶和華報應他們,這是投鼠忌器,在成大事登上王位鞏固國家還要倚重約押兄弟,這是先利益後公義。
我們事奉上帝時出於大家為榮耀上帝的名而各自表達觀感意見,到最後自己意見被壓倒,或是取得上風,不能存着任何要跟對方過不去或視對方不合神心意而要排擠,甚而報復,即使視對方為陌路人不加尊重也是不合神心意的,大衛不也是對掃羅寧可讓步聽憑主怒嗎?
押尼珥妄稱耶和華的名以為自己擁有生殺大權,以為可以隨意廢立伊施波設,也以為可以擁戴大衛,幫他連絡以色列其他支派歸順,他以為可以跟大衛立約講和就可以長保富貴,掃羅和約拿單死在戰場上,身為調兵遺將的元帥押尼珥一點責任也沒有嗎?難道他沒有一點內疚感嗎?他不尊重不敬畏耶和華,強行擁立伊施波設為王,統領十一個支派鬆散的聯盟,他以為自己大權在握,為甚麼大衛等了那麼久不等下去呢?為甚麼他要跟押尼珥結盟呢?他有徵詢過耶和華和手握兵權的約押意願嗎?明知憑約押的實力可以殲滅押尼珥,為甚麼不讓他們在戰場上決戰呢?可能大衛不想自相殘殺,約押的私仇按大衛的心意他不贊成報的,所以約押手刃「仇人」是不讓大衛知情,因為昔日雙方撕殺是押尼珥不對在先,但互相攻擊總有死傷,要將為公而戰的死傷算在私仇就不對了。或許大衛勸過約押不要輕舉妄動,他處於如何協調猶大跟其他支派特別是便雅憫之間的關係,不能讓約押壞了大事。所以大衛約見押尼珥事前沒有通知約押,因為若知道,恐怕大衛都不可以跟押尼珥見面了。押尼珥求榮華富貴,而不敬畏耶和華以為祂是神又如何?他要立誰就立誰,誰知道生命就是那麼脆弱了,他沒有知人之明,他沒有理由不知道約押是一個怎樣的人,他毫無防備就應約,到城門旁邊的甕洞,這就是約押的奸險深沉,他知道在城中殺押尼珥在未審就先報私仇,就觸犯律法,所以他在那裏下手,以為神不知人不覺。押尼珥空有武略陽謀,對約押這個已是他執掌兵權的直接競爭對手,不加防範,目空一切,人不可一世,就不能善終一世了。
撒母耳記中的人物恩怨情仇的記載煞是精采,比我們的史記還要早就寫下如此波瀾壯濶的篇章,看看大衛如何為押尼珥的死痛心欲絕,為他撕裂衣服與禁食,一句「流押尼珥的血不歸他和他的國。」流他血的罪要歸到誰呢?不言而喻了。再想深一層,大衛也想押尼珥死嗎?看他依舊重用約押未加懲處,大衛已露出英主的作風,一個英明的君王善於駕馭臣民,終大衛一生除了押沙龍半迫半推約押謀反外,他們兩個人算是君臣相處得多融洽,大衛在押尼珥墓旁流下的縱不是鱷魚淚,我認為也不是真心的。
祈禱回應︰神啊,感謝祢再給我機會來到祢面前思想祢的話語,我不一定清楚看到祢的作為,但祢卻是無處不在和無所不知,聖經人物的言行在祢面前無可隱瞞,我的心思言行也如是,求祢原諒我以為可以騙得別人的行為,卻在祢面前欺哄了祢,讓我時刻儆醒,讓祢鑒察我的心思言行,因為若不敬畏祢必然會自招惡果,求祢教導我在讀祢話語時,不停的自我反省,求祢時刻提醒我行在祢的旨意中。祈禱是奉主名求。阿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