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程日記
舊約07士師記10-11章
806天2012年7月26日
(星期四)
靈修黙想
從陀拉起來做士師,之後是睚珥興起,從他有三十個兒子,而他們都有驢駒可騎,並且更有三十座城,可想而知,這位士師是如何積聚財富,士師逝世後,以色列人又再陷入不敬虔的罪惡漩渦中,除了耶和華以外,他們可拜的神多着呢,他們離棄上主,不事奉祂,耶和華又再向他們發怒,將他們交在外族人的手,他們在受盡非利士人和亞捫人的欺凌後無計可施,才哀求耶和華搭救他們出困境,上主對他們出爾反爾感到厭煩,不想再理會他們,人要親近上帝必須除掉在他中間的「外邦神」—非真神的偶像,上主才能因為你遇到的苦難,為你「心中擔憂」,祂像我們一樣有感情的,祂會擔憂,有時真的為自己所承受的苦楚或困難擔憂也不是甚麼不合神心意的事,但在祂那裏有出路的,不要讓這種情緒主宰我們的生命,大軍壓境,以色列人苦無對策,他們只能求助一直輕視的耶弗他,他是妓女的兒子,這是聖經第二次提及一個妓女如何影響着以色列人的命運,神興起以色列人瞧不起的人,讓祂的子民閉口無言,像是告訴他們,你們的祖先也是在埃及地為奴,沒理由去輕看任何人,他也是一個自強不息的人,他雖是妓女的兒子,被兄弟趕走貧無立錐之地,惟有落草為寇,不過,從他派人答覆亞捫王能侃侃而談以色列人出埃及時的歷史,他沒有為自己出身而意志消沉,他一直靜待興起的時機,不要介懷自己人微言輕,讓別人看不起,而急於有所表現,忘記了在神面前等候祂的安排,正如耶弗他,正當上主要用人之際,必定會被選上的,在基列的長老心目中,苦於無人肯出頭帶領抵擋敵軍,而此時其他支派袖手旁觀,任憑同胞受外族欺凌,已經失卻了昔日同氣連枝彼此相愛互相照顧的情誼了,那些長老是走到了人的盡頭才去求一個妓女的兒子,但這就是耶弗他自強的結果。上主明白祂的子民「悔改」是利用祂的慈愛以求度過一時窘迫,但信實慈愛的神不會忘記祂跟以色列人所立的約,忍不了他們承受的苦情出手相助。
耶弗他一生用言語和勇力克勝,當然因為「耶和華的靈降在他身上」(士十一29),他才會有着這樣的能力克敵制勝,但他仍受外族異教之風所害,隨便許下獻上人祭,將自己獨生女兒的幸福斷送了,這是一個對他父女都是沉痛的教訓,本來是榮歸,但因為自己輕言許諾,而將本來榮耀歡樂的情景變成舉哀的悲痛,不能向神隨便許願,其實像耶穌基督的教訓︰「甚麼誓都不可起」(太五34),耶弗他根本不用起誓,為甚麼許願呢?而且許下一個根本不合律法規定的願(摩西律法禁止人將別人獻祭(利十八21;廿2-5;申十二31;十八10參啟導本十一39註)?耶弗他可能生於憂患,自小受人歧視奚落,他很可能是一個工於心計的人,看他怎樣出言擠兌那些長老和亞捫王,看出他善於利用語言來爭取自己最大的利益,他又是一個機關算盡的人,既然耶和華的靈充滿了他 (他自覺或不自覺呢?)他仍是不放心耶和華會保守他得勝,甚至許下摩西禁絕的律例—獻人為祭。想到耶弗他被兄弟驅逐而且不獲鄉鄰諒宥,而要鋌而走險淪為盜匪,那段日子其實他是沒有根的人,他跟耶和華的關係想來也好不到哪裏去,自己也有過一段日子沒有返教會,跟神的關係很是疏離,回想那段日子,人的思想很容易走偏了,只會不斷巧用心計來爭取最大的利益,直至移了民這十多年才慢慢投入教會生活。耶弗他雖然懊悔自己當日許下獻人為祭的願,但他還是信守承諾的,這是他的優點。
祈禱回應︰天父啊,祢是守約施慈愛的神,祢的子民縱然離棄祢,祢沒有永遠的放棄他們,只要他們肯回轉歸向祢,在管教過後,祢仍然向他們施憐憫,讓我們深感安慰,當我們不親近祢時,是祢的話語叮嚀,使我們悔改,再次親近祢,求祢饒恕我多次輕言許願,當祢施恩幫助後,我一再忘掉所許的願,求祢提醒我不要許願,祢必定會顧念我的需要。祈禱是奉主名求。阿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